蓄电池保养误区大揭秘,汽车保养必看!

蓄电池保养误区全解析
蓄电池是汽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然而,许多驾驶者和维修人员对蓄电池的保养存在误区,导致蓄电池过早损坏,甚至影响其他用电设备。
蓄电池使用误区
1.1 电荷容量与发动机不匹配
蓄电池的电荷容量应与发动机类型和使用条件相匹配。起动机起动发动机时,蓄电池输出的电流很大,若电荷容量不足,会加速活性物质与硫酸的反应,导致蓄电池寿命缩短。
1.2 蓄电池并联混用
蓄电池并联使用时,充足电的蓄电池会向存电不足的蓄电池充电,容易造成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影响使用寿命。
1.3 蓄电池串联混用
新、旧蓄电池串联使用会缩短使用寿命,因为新蓄电池的化学反应物质较多,端电压较高,内阻较小;而旧蓄电池端电压较低,内阻较大。
1.4 柴油车蓄电池单格损坏仍继续使用
柴油车蓄电池单格损坏后,若继续使用,会导致蓄电池和发电机损坏。因此,单格损坏后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1.5 忽视疏通通气孔
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氢气和氧气,通气孔用于散发这些气体。若通气孔阻塞,蓄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会不断升高,最终导致蓄电池爆炸。
电源总开关使用误区
2.1 电源总开关装在蓄电池火线端
将电源总开关装在蓄电池火线端上,不仅没有防范作用,而且会引发新的不安全因素。
2.2 盲目对电喷车加装电源总开关
在电喷车上加装电源总开关,会因瞬间高电压而损坏电脑,且一旦断开电源,电脑记忆、电子钟等也会失去功能。
2.3 盲目切断电源总开关
在发电机正常运转情况下突然切断电源总开关,会因没有蓄电池起瞬变抑制作用,给汽车上的电器设备带来较大的危害。
电解液密度、液面高度检查调整误区
3.1 电解液密度“宁大勿小”
电解液密度过大,会导致电解液粘度增加、内阻增大,使其渗透能力降低,反而会使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下降。
3.2 忽视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应定期检查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若电解液数量不够,会导致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而硫化,降低蓄电池的电荷容量。
3.3 电解液液面“宁高勿低”
电解液液面过高,会造成蓄电池内部压力过大,严重时还会造成蓄电池爆炸。
3.4 随意添加蒸馏水
在蓄电池日常维护中,当电解液不足时,一般应补加蒸馏水。但有时电解液减少是由于蓄电池壳体破损或其他原因造成电解液泄漏而造成的。
3.5 随意添加电解液
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密度减小并不是硫酸消耗了,而是随着放电的进行,存电量的减小,硫酸逐渐转移到两极板上,与活性物质生成硫酸铅,使电解液密度减小。
蓄电池充电误区
4.1 新蓄电池不进行初充电
蓄电池的首次充电称为初充电,初充电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电荷容量有很大的影响。若充电不足,则蓄电池电荷容量不高,使用寿命也短。
4.2 蓄电池不进行补充充电
由于蓄电池在车上充电不彻底,易造成极板硫化;同时,在使用中充、放电的电量是不平衡的,倘若放电大于充电而使蓄电池长期处于亏电状态,蓄电池极板就会慢慢硫化。
4.3 蓄电池过充电
蓄电池经常过量充电,即使充电电流不大,但电解液长时间“沸腾”,除了活性物质表面的细小颗粒易于脱落外,还会使栅架过分氧化,造成活性物质与栅架松散剥离。
4.4 充电时极性充反
当进行蓄电池的初充电或补充充电时,若不注意极性,会使蓄电池充反,使正、负极几乎都变成粗晶粒的PbSO4,造成蓄电池电荷容量不足,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导致蓄电池报废。
通过以上对蓄电池保养误区的解析,相信您已经对蓄电池的保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记住,正确的保养方法可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些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