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故障排查攻略,IND4汽车人教你一招!
导读

在前一篇内容中,我们探讨了BMS对动力电池的故障检测方法、故障评估及处理策略。本文将深入探讨故障的诊断机制。
在汽车级应用的场景下,ECU应具备完整且准确的诊断功能,以有效记录、分析和管理被控对象以及ECU本身的故障。通过ECU的诊断功能,可以有效预防核心部件损坏和安全性故障的发生,确保系统以安全稳定的状态运行。诊断机制的使命在于建立一套通用性强的体系标准,实现对ECU故障的识别、记忆、配置,并使ECU能与生产制造设备、售后维修设备、甚至是用户的工具进行必要的信息交互。
ECU的分类与诊断功能
根据实现诊断方式的不同,ECU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ECU自行完成故障的识别、记忆、配置、交互;第二类ECU仅进行故障识别,并将故障状态发送至第一类ECU,由第一类ECU完成对其的故障记忆、配置和交互。
在分布式架构的BMS中,主控单元BMU属于第一类ECU,从控单元LECU可以归为第二类ECU。然而,未来的趋势是LECU将成为Module中的核心部件,而不再只是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部件。因此,LECU能够独立实现诊断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BMS诊断功能详解
BMS诊断功能主要包括两部分:故障确认机制和服务处理机制。
故障确认机制
故障确认是指BMS在进行初始化、运行管理、充电管理、以及关机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进行识别和确认的机制。主要包括:诊断故障代码定义、故障检测机制、警示机制、故障恢复机制、故障修复策略、故障发生时电控单元的运行方式等。
故障检测内容往往是根据预先危险性分析、失效模式分析、以及法律法规要求来确定的,故障代码需要与BMS检测的故障一一对应。故障的检测机制通过故障检测计数器、故障待定计数器、老化计数器等参数将故障分为未确认故障、已确认故障、以及复位已老化的故障。
服务处理机制
服务处理机制主要包括:读取故障代码、临时控制BMS吸合特定的接触器或执行某一项程序、实现Bootloader功能等。
故障诊断步骤详解
- 步骤A:进入编程模式
- 步骤B:安全算法验证流程
- 步骤C:写入指纹信息FingerPrint
- 步骤D至步骤H:将flash的擦除和重编程程序载入
- 步骤E、H和步骤J:校验下载是否正确
- 步骤I:应用程序或标定数据的下载过程
- 步骤K:验证程序的独立性及可兼容性
- 步骤L:写入配置数据,如车辆识别码
参考文献:
ISO14229-1: 2006 Road Vehicle - Diagnostic Systems Diagnostic Services Specification
ISO15765-2: 2004 Road Vehicle - Diagnostic on CAN Part 2: Networking Layer Services
ISO15765-3: 2004 Road Vehicle - Diagnostic on CAN Part 3: Application Layer Services
课程上线
感兴趣的快来学习吧!
《CATIA基础命令-面的11种创建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