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引擎领跑国货,维修老司机揭秘真相!
老实讲,君威哥是一个喜欢与专业人士交流的人,因为,这不仅是免费且实用的知识宝库,还能听到各种有趣的故事。

比如,许多维修过国产车和日本车的师傅们普遍认为日系发动机优于国产。
哦?于是我就进一步询问。
日系发动机的可靠性
日系车的发动机故障率低,这是所有维修师傅的共同观点。
然而,君威哥对此保留意见,毕竟日产、斯巴鲁、本田等品牌的发动机都曾出现烧机油问题。
即便如此,日系大多数发动机表现良好,特别是在油耗上的持续优化,确实让人敬佩。
丰田不断追求提高发动机热值,每次提升幅度虽小,但累积下来,41%热值的2.5L发动机已经问世。
而马自达,始终坚持高压缩比,目前13:1的压缩比已经实现,下一步目标是17:1。
虽然这样的动力和油耗不如加装涡轮或电机有效,但十年后再看,油耗已经降至7L,且是2.5L发动机。
国产发动机的发展挑战
为何日本能够如此操作,而国产汽车却很少出现这样的突破?而且还喜欢弯道超车?
不要一味地批评国产汽车。奇瑞也研发出了37.1%热值的发动机,这一点值得我们鼓励。
如果你去看看投入,奇瑞的投入根本排不上号,这意味着奇瑞老板赚了100块钱,只给1毛钱去研发,能搞出成绩已经非常厉害了。
再看看全球汽车强国,他们的投入研发的资金非常庞大,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不出成绩才怪。
当然,不出成绩的也很多,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投入研发。
君威哥查阅了一下,发现比亚迪和长城的研发投入较大,其他车企则相对较少。
在这样的资金投入下,想要研发出优秀的产品,无疑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在风口上,运气好赚一笔,风口一过,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比如力帆汽车。
发动机研发的复杂性
那么,研发一个发动机真的那么难吗?毕竟已经有许多厂家研发出来,并且已经非常成熟,直接抄袭不就行了么?
事实上,抄袭也需要一定的实力,先看看一个发动机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吧。
沙模批量生产、沙模检查、机器复刻、融化钢水、沙模烧铸、金属冷却、机器运输、敲去沙模、粗加工、精加工、吊装、安装零件、组装曲轴、上胶、同步拧紧、装配凸轮轴、外装、测试。
这只是流程中的一小部分,发动机的设计、缸体的材料、配套的采购等等,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资金进行测试,否则,只能乖乖购买三菱的东安发动机,或者自行采购后组装。
国产汽车面临的困境
看完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你是否觉得过程繁琐?实际上,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上述提到的汽车发动机还没有算上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等N多个系统,这些厂家并不会逐一研发,而是采购。
在国内采购的话,假如你是消费者,你的车里面的零部件都是一些小厂生产的,你是否会信任?这就导致,汽车厂家可能不会采购国内商家的产品,因此国外商家的产品就成为了首选。
比如,博世、电装等。
如果厂家想采购国内的产品,也会遇到问题,就是无法采购到优秀的产品。
因为工业是配套的,没有好的产业链,很难诞生优秀的产品。
研发与依赖的选择
事到如今,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国产汽车的老总,你还会去搞研发吗?除非脑子抽风了,一款三菱东安发动机才多少钱?各种排量都有,涡轮技术的都有,还帮你做配套。
自然而然,就习惯了购买别人的发动机,而自己则长期依赖别人。
如今,电动车的兴起,这让国产汽车看到了风口,因为这个完全可以跳开变速器和发动机这个投入巨大的产品。
要知道,市场上已经有非常好的电机和电池,而且全球汽车商家一起研发,相互之间可以学习和进步,这便视为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不过,还是一味地依赖购买,而真正没有去研发的话,估计不用多久,还是走这条老路。
长期规划与持续投入
是不是觉得文章跑题了?没有,就是想告诉大家,日本发动机为什么比国产的好?
很简单,别人看中长期规划,不断投入资金研发,而不依赖他人。
网友看法
网友说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啦